2018年12月,京东到家无人货架黯然离场,将久别的“无人货架”泡沫拉回大众视野。
消息称,京东到家货架倒闭,全国大批量裁员,深圳货架由饿了么接手。京东到家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京东到家无人货架只是在做调整、测试,接下来会更加聚焦到主营的到家业务和达达业务上。
虽然无人货架倒闭早已不是新鲜事,京东到家无人货架也仅仅处于行业“第二梯队”,但供应链强大如京东,为何也会在短短时间内早早离场?无人货架的商业模式到底行得通吗?
止血:半年前刚宣布要新增5000个点位
据公开资料显示,京东到家成立于2015年10月,注册资本17000万美元,主营业务包括京东到家、达达以及京东到家GO。其中,京东到家GO即为京东2017年9月推出的无人货架业务。
今年7月,京东向外宣布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办公场地批量投入Go3.0智能货柜,计划年底前新增5000个点位。随后9月,京东到家Go宣布最新的技术迭代,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技术优化后,智能货柜补货成本率总体下降了50%,单个货柜产出提升50%。
但不到3个月时间,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业务扩张就按下了“暂停键”。
至于退出的原因,京东到家方面称,现在智能货柜行业都在收缩,京东到家GO随之做出调整,目前京东到家会给员工提供内部转岗的机会,并不存在网上所说的大规模裁员。
据业内人士分析,京东到家无人货架业务实际铺设的点位并不多,看起来只是测试性质,此次暂停业务,从侧面佐证了无人货架商业模式本身存在问题。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退出市场并不太意外。
风口速生速死:无人货架上“凉掉”的先驱者们
2017年,无人货架由于前景“美好”,进驻门槛又低被资本烘托成“新风口”,据媒体统计,无人货架赛道在半年内涌入了超过50家创业公司,投资接近50亿元人民币,论规模和速度,已经超越了当年的共享单车。
除了新兴的创业者之外,苏宁、顺丰、饿了么、猎豹、便利蜂等巨头也纷纷加入无人货架行业的竞争。
如今,一年过去,无人货架上的大多数头部玩家要么停运要么转型,行业已静入静默期。
今年年初,成都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被爆停运,成无人货架行业首个夭折的玩家,存活期4个月。同期,已完成5亿元人民币融资的明星玩家猩便利被爆在多个城市撤柜、裁员消息,其官方解释为业务调整。随后,七只考拉步其后尘,被传裁员90%。今年3月,便利蜂已铺设简易货架的38个城市全部撤站。时隔三个月,曾经获得三轮投资的“哈米科技”宣布倒闭。次月,饱受倒闭传闻的无人货架企业果小美上线“宝贝仓”业务,主业切换成微商,彻底告别无人货架赛道。
如果说单打独斗的一些无人货架倒闭情有可原,那么,供应链强如京东,为何也会倒在无人货架下面?
京东的供应链也撑不起的无人货架
与其他公司相比,京东到家优势明显:一方面与京东供应链体系打通,复用京东在零售行业已有的成熟体系。另一方面,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后,拥有全国最大的同城即时物流团队,补货上新成本也要比创业公司低很多。
但是,无人货架看似节省了人力成本,其本质还是零售,离不开服务体验和精细化运营,而且无人货架无需销售人员,但运维成本并不低。分布在各个写字楼的无人货架,销售的产品也比较单一,无非是饮料、零食等小商品。在便利店密集,超市高度覆盖的情况下,饮料和零食的利润空间非常微薄了。
加之无人货架进入写字楼还需要交纳一笔数目可观的入场费,(据界面记者了解,去年北京的社区无人智能货柜进社区的点位费用为600元至800元,今年已经上涨到1000以上。)甚至有物业公司直接要抽20%的流水分成。这让无人货架的运营成本一路攀升。一边是高昂的成本,一边是微薄的利润,没有形成造血能力的无人货架在失去资本的支持后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掉。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前,无人货架行业存在的主要大问题是投入与产出不符,而这背后主要原因是供应链管理做得太差,物流和供应链端的建设都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这些是需要长期建设和投入的工程,而且在此过程中需要企业长期的不断地摸索,提高供应链中的生产、物流、营销、销售等环节,提高大数据精细化管理的力量。”
京东的供应链再强大,对无人货架也没耐心了。
深圳时尚货架专注货架生产十六年,经验资深值得信赖。想了解更多零售资讯,或有货架定做的需求,欢迎登录时尚货架官网www.szshishang.com咨询。
打开微信,搜索公众号“时尚店铺服务”即可关注我们,每周为您推送更多零售资讯和开店技巧。